鱼缸硬度怎么降?
题主说的是鱼缸的硬度吧,也就是水中的钙离子浓度。降低水的硬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曝晒自来水(未除氯),使其自然脱硬度。因为水的硬度主要是由其中的Ca2+、Mg2+离子形成的碳酸盐(CaCO3 、 MgCO3)和氢氧化物(Ca(OH)2、 Mg(OH)2)所致。当这些离子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后就会形成沉淀,而这一过程是可逆的。所以只要将自来水曝晒几天即可除去其中的大部分钙、镁等阳离子,使水的硬度降低。当然直接添加活性炭也是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合用于家庭小规模处理。
目前比较科学的办法是根据需要软化硬度的程度往水体中加入食盐或氯化钙直至饱和,这样可迅速降低其硬度,但不可多放,以避免对鱼造成伤害。还可以采用化学法降低水中硬度。例如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纯碱)可立即降低硬度,若加入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则可同时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另外,在鱼缸中养一些水草也能起到一定的软水作用,因为水草进行光和作用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对人体和鱼类都有益的碳氢化合物。
在我们日常养鱼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关于水的硬度的描述。一般南方人养鱼,就经常遇到水太软的问题,而北方人,则经常遇到水太硬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水的硬度?水的硬度大了小了对鱼的影响如何?应该怎样调整水的硬度?下面将就上述问题同钓友们作一简单的探讨。
所谓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盐和镁盐的总量。其中只含有碳酸氢盐的钙镁盐的总和所构成的硬度为“暂时硬度”;而只含碳酸盐的钙镁盐的总和所构成的硬度为“永久硬度”。两者之和为“总硬度”。
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测量的总硬度就足以描述水质情况了。从化学的角度讲,水的硬度实际就是离子浓度。单位用度(DH)或毫摩尔/升(mm/l)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ODH=5.6mm/l,我们平时习惯用的德国度来表示硬度,一个德国单位相当于1ODH。
通常我们按照硬度值的大小将水分为如下几类:12ODH以上为硬水;9-12ODH为中硬水;6-9ODH为软水;6ODH以下为超软水。
硬水由于钙离子含量比较多,因此具有使肥皂快速发生沉淀反应的特性,使肥皂不易起泡沫,而软水则没有这种特性。
水的硬度大了小了对鱼的影响如何?
首先需要说明,不同的鱼要求的水质条件差别很大,只有将鱼放置于最适宜的水质下,其生理活动才能够完全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比如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及其它热带雨林地区的鱼类,一般养殖水的硬度要求在38ODH以下。而产自中南美高原湖泊如秘鲁、圭亚那等地区的观赏鱼要求生活在硬水的条件下。在ph值为7-8的弱碱性水,及69ODH以上的硬水环境中生活,比如大头花鰕和帝王花鰕等。我们最熟悉和常见的热带鱼,比如孔雀鱼、斗鱼、虎皮鱼等,对水的要求最简单,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
水的硬度对鱼的生理影响很大。因为钙离子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渗透压的高低,不同的鱼有不同适宜的渗透压条件。硬水养适宜生活在软水中的鱼,其症状是运动失调麻痹,甚至死亡,如在软水里养那些需要硬水生活的鱼类,症状几乎一样。
因此,我们在养鱼之前,需要仔细了解一下鱼的生活习性和所需要的水的最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养好鱼。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暂时还不能为鱼提供最适的水质条件(比如刚养鱼的鱼友),则必须及时调整水质,以符合不同鱼的需要。具体方法将在下一部分中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