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态清理鱼缸?
题主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套生态过滤系统。我自己的缸里没有建立完整的生态链,所以并不能很好的解答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该如何去建立这样的一套系统。 先说观点,我认为建立一套完整的水族生态过滤系统,需要两个主要部件和一个补充。两个主要部件是滤缸和生物过滤棉;一个补充装置是紫外线灯。接下来详细说一下每个部分的作用。
1.滤缸的作用是用来放置生化过滤材料。常见的有陶瓷环、生化球等等。这些过滤材料的表面可以生长真菌和细菌,而这些菌类可以分解鱼便和食物残渣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关于生物过滤材料的挑选,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答案,鱼缸过滤棉怎么选择?)
2.生物过滤棉,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就是用来过滤鱼的粪便以及剩余饲料的。这个过滤环节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因为可溶性的有机物很容易沉积在缸底的沙石上面,用生物过滤棉能够有效的去除。
3.紫外线灯,这个主要的作用是杀灭水中细菌,防止细菌滋生。虽然生化过滤能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毒素,但是无法完全清除。而紫外线杀菌是无任何残留的,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手段。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要想给鱼儿清理生存的环境,首先要知道他们喜欢的环境是怎样的,也就是鱼的生活习性。
1,多数观赏鱼生活在中性或者弱酸性的水质中。因为通常自来水的水质为弱碱性,所以需要使用硝化细菌等水质改良剂对水质进行软化调解,使之接近鱼儿原来栖息的水质。
2,鱼儿生存的温度一般是20度到25度左右,根据不同种类可以有稍高或者稍低的差别。
3,鱼儿需要呼吸氧气,如果氧气不足,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会死亡。水生的植物能够提供氧气,而晚上植物呼吸会吸取氧气,所以夜晚需要开氧气泵保持水体内氧气的充足。
给鱼缸消毒
通常使用8成的水浸泡鱼缸一天一夜,然后使用高锰酸钾兑水擦洗鱼缸以及其它附件设施,再用清水擦洗1-2遍,可以达到消毒。也可以将鱼缸注满水,使用强光照射消毒。通常紫外线对物体穿透力不强,所以需要正对光线照射,不能有遮挡,可以有效消毒杀菌。
培养鱼缸水质
由于鱼缸内的过滤设备或者生物陶粒等都需要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起到更好的过滤或氧化作用,所以通常需要提前7天培养水质。可以将几条生命力强的鱼种如斗鱼饲养在缸中,同时配合硝化细菌等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培养,当水质呈淡绿色的时候可以正常放养观赏鱼,此时硝化系统已经基本建立完成,能够有效分解鱼的排泄物等有害物质。
清理鱼缸
清理鱼缸不能使用肥皂水等有刺激性的清洁液,通常使用高锰酸钾浸洗后用清水清洁鱼缸。不能用热水洗鱼缸,尤其是玻璃鱼缸,冷热不均容易导致鱼缸破裂。一般15天清理一次为宜,夏季由于温度高,细菌繁殖速度快,可以10天清理一次。清理鱼缸的时候可以提前1天断粮,以免鱼儿排泄污染水质。
控制喂食
通常成鱼控制每天喂食一顿,7天可以断粮一天,幼龄鱼可以每天喂食2顿。喂食以5分钟之内吃完为宜,防止多余的食物污染水质。
控制鱼群密度
鱼缸内不能放养过多的鱼,导致鱼类代谢的排泄物等过多,清理不及时容易导致水质恶化。特别是小鱼缸,最多养10条金鱼就可以了。不同种类的鱼混养时要注意,一般不能将喜欢抢夺食物的鱼和胆小的鱼混养在一起,否则容易导致弱者饿死。比如:虎蝌和白蝌不能混养。
换水
通常3天换一次水,夏季温度高,可以1-2天换一次水,换水的时候不能将水全部换完,新水不能骤然倒入鱼缸,需要静置30度以上12小时或者使用消毒灵之类的水质改良剂进行处理。通常可以采用“滴水”的办法倒入鱼缸,以免温度骤变导致鱼儿应激。冬季水温较低,水质通常不容易变坏,可以减少换水次数。
注意观察鱼的活动
通常鱼儿在缺氧的时候会在水面游弋,这时候应该开氧气泵或者暂时换入一些新水,保持水质的清新。当鱼儿有异常的活动应该注意分析原因,尽量将鱼儿的生活环境营造的接近原来生活的环境。